鲜食葛根种植技术规程
鲜食葛根种植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富葛实业有限公司、西南大学、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卫东、王三根、魏娜、宗学凤、吴杰、陈胜。
鲜食葛根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鲜食葛根种植技术规范,包括选地、移栽定植、成苗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 采收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鲜食葛根适生区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LY/T 2044 葛根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LY/T 204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葛 Pueraria lobata(Wild)Ohwi 豆科葛属具块根的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又名葛藤,别名甘葛、野葛等。 [来源:LY/T 2044-2012,3.1] 3.2 葛根 Kudzu Root 豆科葛属的地下块根。
3.3 鲜食葛根 Fresh Edible Kudzu Root 以鲜食为目标的栽培葛根产品,通常呈纺锤形,鲜食口感好。
4 选地
4.1 产地环境
4.1.1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4.1.2 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
4.1.3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4.2 苗床整地
4.2.1 苗床宜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层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
4.2.2 宜按长 6 m、宽 1.2 m、高 0.2 m 要求起育苗畦,畦与畦之间的排沟宽 0.4 m。畦表面层 15 cm 深的泥土充分打碎,最大土粒不超过直径 1 cm。畦表面应平整无明显低洼,以防积水。
4.3 田间整地
4.3.1 鲜食葛根种植的表土层疏松肥沃,排灌良好。
4.3.2 清除田间和地边的杂草、树根及前茬作物留下的根茎叶等,集中处理。
4.3.3 可采用开沟起垄机按高度 0.6 m 以上、上宽 1.2 m、底宽 1.5 m 要求起垄,垄与垄之间沟宽 0.3 m(见图 1)。
先深耕后起垄。山坡地可沿等高线方向起垄,防止水土流失。 A B 上宽 1.2 m 上宽 1.2 m 垄高 0.6 m 以上 底宽1.5 m 底宽1.5m 沟宽0.3m
图 1 鲜食葛根种植起垄标准
4.3.4 连作宜在次年交叉起垄,即将前一年的垄翻作沟,相邻的沟垒成垄,朝一个方向依次交叉起垄。
5 移栽定植
5.1 扦插育苗
5.1.1 扦插种藤前将苗床浇透水,表层深 10cm 内土壤应充分湿润。
5.1.2 日均温度 12℃以上可扦插,按长 3cm 宽 3cm 密度扦插种藤。
5.1.3 扦插枝条一芽一节,插应稍斜,长端朝下,有芽眼短的一端朝上,深度以芽眼刚至泥面处为准。 扦插后 2 h 内浇足定根水。
5.1.4 可先平铺地膜保水增温,待腋芽萌发长出葛藤时改成平顶小拱棚,保持苗床湿润,注意通风降 温。
5.1.5 遇寒潮时用薄膜覆盖苗床,气温回升后及时撤膜炼苗。
5.2 幼苗移栽
5.2.1 3 月中下旬,日均温度 15℃以上时适宜移栽。
5.2.2 当幼芽长至 1 cm~5 cm,根形成凸起状时,可移植到大田。
5.2.3 移栽前先将苗床浇水湿润透,避免起苗时损伤幼芽。拔起的幼苗应在 2 h 内种植到大田。
5.2.4 定植前应确保大田湿润。定植穴直径 0.2 m,深 0.1 m。株距 0.35 m。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5.3 补苗 定植后20 d内及时检查生长情况,发现病苗、弱苗、死苗应及时补栽。
6 成苗管理
6.1 选留主苗 当幼苗藤蔓长至0.3 m左右时,每株选取最长最粗壮、顶芽无虫害的一条藤蔓作主苗留下,其余弱 苗及芽均摘除。
6.2 插竿引藤
6.2.1 插竿 插竿工作应在主苗长至0.7 m前完成,每株一根,长2.5 m为宜。
6.2.2 引藤上竿 主苗长到0.7 m长时,可人工引藤上竿,绑扎固定。
6.3 疏根留葛 鲜食葛根宜在定植70 d~80 d进行疏根留葛。每株保留1~2条粗壮无分叉的葛根。
6.4 疏芽控蔓
6.4.1 将藤蔓距离地面 1 m 以下的侧芽全部抹去。藤蔓 1 m 以上的侧芽于葛苗长到 2.5 m 高时打顶。
6.4.2 侧芽生长过快,芽顶端距地面小于 1 m 时应及时摘除。
7 肥水管理
7.1 施底肥
7.1.1 起垄前在垄底部成带状均匀撒施复合肥。
7.1.2 施肥带宽约 0.8 m,与垄顶部距离应保持在 0.4 m 以上。
7.1.3 底肥应一次性施足。一般中等肥力的耕地每 667 m2施入农家肥 2000 kg 和复合肥 100 kg。
7.1.4 开挖种植沟时沿一个方向一沟一沟顺序开挖,将表土耕作层回填沟底 0.2m~0.3 m 厚,把基肥 全部施入种植沟,再回填 0.1 m 厚的土壤,将底肥与土壤拌匀,然后起垄,应有 0.6 m 以上深度的松土 耕作层。
7.2 追肥
7.2.1 定植 15d 左右进行第一次追肥,每 667 m2 追施尿素 6 kg,按照 1:85 兑水,每株淋施 500 ml。
7.2.2 定植 35 d 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每 667 m2 追施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各 5 kg,按 1:50 比例兑水, 每株淋施 500 ml。
7.2.3 疏根留葛后追第三次追肥,在竿的另一侧距中心 0.1 m 的位置挖穴撒施。施肥穴长 0.3 m,宽 0.2 m,深 0.25 m,每 667 m2追施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各 15 kg,每穴 30 g。肥料与穴内土壤搅拌均匀,不应成堆成团。施肥后回土将穴填满。
7.2.4 疏根留葛 40 d 后进行第四次追肥,在第三次追肥的另一侧挖施肥穴,方法及施肥量同第三次追 肥。
7.3 墒情控制 葛生长墒情控制原则 “宁可稍干,切勿过湿”。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不宜过湿。
8 病虫草防治
8.1 除草的时间和次数,应结合葛的生长规律和杂草的繁茂程度而定。
8.2 病虫防治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土蚕、蜗牛等。通过轮作、深翻晒土、中耕除草、 抗旱排涝、修剪整蔓等措施,促进葛根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减少病虫草鼠危害。
8.3 按 GB/T 8321 施用农药。
9 采收12月中下旬落叶10d~20d后采收。应选天气晴朗、无霜露的时间进行。采收前先从根部割断葛藤; 藤蔓集中堆放处理,清理干净地面。采收时不宜损伤葛根,应顺起垄方向,逐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