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兴村
脱贫攻坚产业兴村
凉山州冕宁县建设村,在当地,流传过一句老话:“前面荒滩,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建设村全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83户、1804人,耕地面积2130亩,在冕宁县复兴镇九个村里排名第七,与镇上的其他村子比,经济、文化、旅游都属于比较靠后的,在当时属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产业兴村政策指引下,村支书金洪元引领“我的家乡、我建设”,2010年3月带领全村200多农户签字按手印,同意把承包地交给合作社进行整理流转、集中使用。在此基础上,村委会抓住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发展良机,带动村里成立农旺合作社,合作社累计流转零散土地2000余亩,建成了200亩蔬菜大棚, 1000多亩优质水果基地和年出栏6000头的良种猪养殖场,实行集约规模经营,实施现代农业,土地收益提高了15倍。
“村里的日子过好了,年轻人都很少外出打工了,村里有400多青年劳动力都留在村子里,要么在村里投资的电站、砂石厂、运输公司等单位就近上班,要么自己创业,各施所长。”
成立合作社以来,每年春节前,村里都会组织现场分红大会,给村民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2013年,全村分红金额超过1000万元,2014年,达到1311多万元,2016年村民“年终奖”,金额达到2000万元。3年时间,增长了700万,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现在,村里的水果基地面积达到了1300亩、蔬菜大棚340多亩。村里富起来了,统一规划修建了川滇风格标准民居261套,家家住进了小洋楼。村里还修建了5000多平米的文体广场、高标准塑胶篮球场等,天网监控系统覆盖全村。已经建设为3A景区 成为全国知名的幸福村。
冕宁县农旺种养殖合作社,通过资源集中,统一规划,统一发展产业,统一核算,按交易量(额)和股金分配盈余,解决了边远村长期贫困的难题,实现了产业兴农,合作发展,共同富俗的目标。